您的位置: 首页 >信息公开>工作重点>防病提示>详细内容

2月防病提示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年02月06日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贵州疾控 2024-02-02 16:44 贵州

微信图片_20230802103021


2月份为冬春交替之际,气温仍然较低,还处于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,且2024年春节即将到来,伴随着出游、春运等出行高峰来临,人员流动加大,聚餐聚会频繁,可能增加呼吸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,因此,广大群众应重点关注上述疾病的预防。春节前后,部分地区容易出现凝冻天气,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等疾病人群应密切关注气温变化,实时添加衣物,做好防寒保暖。近期,全国多地报道多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,室内取暖时请做好通风换气,注意防范。春节期间,外出需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及安全防范。

1

流感

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潜伏期短、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、咽痛、干咳、乏力、头痛、肌肉酸痛,可伴有鼻塞、流涕、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、结膜炎、腹泻等临床症状。人群普遍易感,尤其是老年人、孕妇、婴幼儿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人群,感染流感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,学校、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场所一旦出现感染者,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。


防控建议


1

主动接种疫苗。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方法。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和感染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,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应主动接种疫苗,建议在每年9至次年3月进行接种,最佳接种时间段为9—10月。

2

保持良好卫生习惯。勤洗手,使用肥皂或洗手液,并用流动的清水洗手,持续至少20秒;打喷嚏或咳嗽时,应使用手帕或纸巾轻掩口鼻,避免直接用手接触;每天开窗通风2—3次,每次不少于20分钟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
3

做好个人防护。为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,流行季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、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,如确需前往,建议规范佩戴口罩。

4

做好自我健康监测。如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等流感样症状,建议居家休息、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,避免传染他人,必要时及时就医。


2

食源性疾病


食源性疾病,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、中毒性等疾病,包括食物中毒。通俗的讲就是“吃出来的病”,这些致病因素既有化学性、生物性的,也有动植物性的,其中以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为主。世界卫生组织为改善公众健康水平,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,提出具体而实用的健康指导——食品安全五要点。


防控建议


1

保持清洁。餐前便后要洗手,生熟食品交替处理时也要洗手;厨房用具要清洁;注意防鼠防虫。

2

生熟分开。在加工和储存食品时,使用两套刀具、案板、器皿等分别处理生熟食品,不能混用。在冰箱内熟食放在上层,生食放在下层。

3

烧熟煮透。肉、禽、蛋类和海产制品要彻底烧熟、煮透。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、熟食再次食用前,应彻底加热,蒸、煮、热透后再食用。

4

保持安全温度。熟食一般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;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用冰箱冷藏;冰箱中食物不宜贮存过久。

5

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。饮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;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;水果和蔬菜生吃前要彻底清洗干净;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。


3

糖尿病


冬季,由于天气较低,寒意刺激交感神经促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,可能造成血糖升高;同时部分“糖友”胃口大开,可能导致病情加重,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相对增加。因此,患者应规范用药、合理膳食等,切实做好自我健康监测。


防控建议


1

加强保暖、预防感冒。糖尿病患者出门时要做好保暖措施,避免前往人多拥挤的地方;居家时,应注意通风换气,但室温不宜过低。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,有效降低重症发病率。

2

合理饮食。坚持做好食物称重,注意营养搭配。日常可参照“糖尿病每日饮食手掌法则”对食物重量进行估算,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做好血糖监测,合理规划饮食。

3

适当运动。运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、控制体重,也能够增强机体耐寒能力及免疫力。冬季运动,可根据自身情况,选择慢跑、太极拳、步行等体育锻炼,建议在餐后1小时左右开始,切忌空腹运动。

4

足部保暖。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足部保护,尽量选择宽松、舒适的袜子,做好跌伤预防措施,禁止采取手撕脚皮或摩擦脚趾等方式止痒,注意做好足部护理,避免皮肤感染,减少糖尿病足发生风险。

5

防止烫伤。糖尿病患者对温度不敏感,容易发生烫伤,应尽量避免使用暖水袋、暖手宝等取暖。老年病人用热水泡脚时,水温不宜过高,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。

6

勤测血糖、按时服药。坚持做好血糖监测,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,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,避免病情加重。


4

一氧化碳中毒


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,与氧气相比,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更强。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,会导致呼吸困难,甚至窒息死亡。日常生活中,家庭用火取暖、洗浴、围炉煮茶时因缺乏预防措施,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。


(一)轻度中毒。最初感觉头痛、头昏、耳呜、眼花、视物模糊,并有恶心、呕吐、心悸、胸闷、四肢无力和步态不稳等症状,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迅速消失。


(二)中度中毒。除有上述症状外,意识障碍加重,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,皮肤、黏膜呈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。


(三)重度中毒。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,神志不清、呼之不应、大小便失禁、四肢发凉、瞳孔放大、血压下降、呼吸微弱或停止。大多数会遗留痴呆、肢体僵硬或瘫软、心律失常等后遗症。


防控建议


1

室内使用明火取暖、围炉煮茶时,要保持警惕,注意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
2

正确使用煤炉、液气罐、燃气或煤气热水器等,定期检修,不私自更换老化管道和开关,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阀门。

3

家中使用燃气、煤气等灶具,建议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,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并定期维护。

4

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、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。

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,首先应立即通风换气,关闭煤气/燃气灶具、热水器阀门、管道煤气等设施设备。其次,迅速将患者带离中毒环境,转移至空气新鲜处,保持呼吸通畅,注意保暖;有条件的尽快让患者吸氧。对于中重度患者,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,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。

图片

微信图片_20240102162939 微信图片_20240102162939



分享到:
打印 作者: